
博发娱乐注册
博发娱乐注册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著名的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康养胜地、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优秀旅游城市—攀枝花市。
学校始建于1983年,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博发娱乐注册,2004年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划归学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直管附属医院划归学校管理,200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起举办留学生教育,2018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现占地面积81.5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57.41万平方米(含在建项目),固定资产总值10.95亿元,馆藏文献500.14万册(纸质图书145.8万册,电子图书354.34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3亿元。下设20个教学单位、3个科研单位、7个教辅单位、16个党政群团部门、2个下属法人单位和1个直管三甲附属医院(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学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开设有59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16年成立全国首个康养学院,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2018年成立钒钛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和攀枝花纪检监察学院。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2项、省级精品课程11门。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2017年首届“中兴班”开班。
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946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2人,占专任教师的44.61%;硕士以上学位775人,占专任教师的81.92%。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7人,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73人。
育人体系完备,成效显著。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近1.6万人,中专、技校在校生1567名,成人教育学生3459人。近年来,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以来已为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5.6万余人。考研通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届学生毕业率93.8%、总体就业率94.41%。成立了创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获批“四川省首批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园区(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入选“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科技园通过省级大学科技园评审;近5年来,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740余项,直接受益学生3000余人;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151个,成功孵化企业37家,实现创业就业近650人,带动参与创业大学生近11000人次。学生在各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71项,其中国际级13项、国家级194项、省级561项、行业协会1303项;2015年获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大赛高校第一名,2016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三等奖,2018年、2019年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二等奖,并获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等竞赛国家级一等奖。
重视科研工作工作,成果丰硕。学校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建有市级以上科研平台43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5个,市级科研平台16个。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1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4项,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重大招标项目5项;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项目184项,科研经费累计8257万;转化科研成果37项,可实现产值5亿元。2018年本科院校专利实力排行榜上,学校以专利总数2244件,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56位、全省第6位。其中外观专利1250件, 居全省第一、全国第7位;发明专利501件,居全省第11位;实用新型493件,居全省第7位。
坚持开放办学,合作广泛。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外高校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开展教师和留学生的培养、文化互通和科研交流,8名本科留学生已完成学业顺利毕业,现有在读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64名。2017年承办了中国(四川)——尼泊尔卫生医疗人员研修班,是我省首次在成都以外地区承办的国际医疗卫生培训交流项目,也是攀枝花市承办的首个国际交流培训项目。
扎根攀西沃土,成效明显。深耕“钒钛+”领域,主动融入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建立了全国首个国际钒钛学院和国际钒钛研究院,开展了大功率电子束熔铸海绵钛、制备钛粉、普通铁基镀钛膜等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承担涉及钒钛方面的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00多项,获得钒钛方面专利100余项、研究成果奖34项,在钒钛材料研究领域居全省领先地位。紧密对接康养产业发展需求,建成中国攀西康养产业文化基地、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攀枝花康养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立足攀西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了系列康养产品;着力攀西医疗卫生高地建设,附属医院通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复审,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卒中中心、治未病中心。积极开展光热综合开发利用、太阳能技术集成研究,先后建成了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创建了以“攀枝花县域发展论坛”为平台的校地合作模式,近年来承担政府委托课题和咨询项目40余项。扎实开展精准扶贫,2016年、2017年连续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五个一”精准扶贫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兴川战略人才强省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全力推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发展,使学校成为川西南、滇西北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区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支撑攀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引领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和《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号)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和正式发布《博发娱乐注册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20年8月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2020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56.16%;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学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总体结论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博发娱乐注册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04%。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图。
表 1 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合并)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协议和合同就业
|
2580
|
66.34%
|
102
|
27.57%
|
2682
|
62.97%
|
升学
|
512
|
13.17%
|
175
|
47.30%
|
687
|
16.13%
|
灵活就业
|
389
|
10.00%
|
71
|
19.19%
|
460
|
10.80%
|
自主创业
|
5
|
0.13%
|
1
|
0.27%
|
6
|
0.14%
|
待就业
|
339
|
8.72%
|
18
|
4.86%
|
357
|
8.38%
|
暂不就业
|
64
|
1.65%
|
3
|
0.81%
|
67
|
1.57%
|
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00%以上,其中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9.64%,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32%。
图1 2018-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二、就业分布
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73.94%毕业生选择在四川省内就业,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
图2 2020届毕业生就业分布
表2 2018-2020届毕业生就业分布
就业分布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就业地区
|
四川省(73.54%)
|
四川省(74.46%)
|
四川省(73.94%)
|
就业行业
|
制造业(18.70%)
|
制造业(18.23%)
|
制造业(15.73%)
|
就业职业
|
工程技术人员(24.04%)
|
工程技术人员(24.94%)
|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3.44%)
|
就业单位
|
民营企业/个体(60.08%)
|
民营企业/个体(47.06%)
|
其他企业(72.84%%)
|
三、就业质量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88.38%,专业相关度为75.18%,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0.68%。
图3 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表3 2018-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专业相关度
|
75.75%
|
76.40%
|
75.18%
|
工作满意度
|
87.50%
|
89.30%
|
88.38%
|
职业期待吻合度
|
81.44%
|
81.29%
|
80.68%
|
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为94.03%,专业相关度为80.60%,职业期待吻合度为83.58%。
图4 2020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表4 2018-2020届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专业相关度
|
100.00%
|
87.62%
|
80.60%
|
工作满意度
|
90.00%
|
91.35%
|
94.03%
|
职业期待吻合度
|
84.21%
|
84.76%
|
83.58%
|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推荐度分别为98.49%、55.12%;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3.90分;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均值为3.74分;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均值处于4.11分。
图5 2020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表5 2018-2020届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就业质量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母校满意度
|
98.53%
|
97.89%
|
98.49%
|
母校推荐度
|
50.50%
|
50.99%
|
55.12%
|
课堂教学均值
|
3.74
|
3.80
|
3.90
|
实践教学均值
|
3.60
|
3.68
|
3.74
|
任课教师均值
|
3.96
|
4.05
|
4.11
|
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4.26%及以上;对母校各项创业教育/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77.70%及以上。
表6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就业指导服务
|
满意度
|
创业指导服务
|
满意度/帮助度
|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
96.51%
|
创新创业大赛
|
95.73%
|
就业手续办理
(户口档案迁移等)
|
95.86%
|
创业课程和讲座
|
95.68%
|
职业咨询与辅导
|
95.75%
|
创业模拟与实训
|
95.67%
|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
94.74%
|
创业指导服务
(如信息咨询、管理运营等)
|
95.26%
|
就业帮扶与推荐
|
94.55%
|
创业场地支持
|
80.50%
|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
|
94.26%
|
创业资金筹措支持
|
77.70%
|
表7 2018-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就业指导服务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
96.94%
|
95.09%
|
96.51%
|
就业手续办理
(户口档案迁移等)
|
97.43%
|
95.10%
|
95.86%
|
职业咨询与辅导
|
95.05%
|
93.69%
|
95.75%
|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
93.94%
|
92.16%
|
94.74%
|
就业帮扶与推荐
|
95.14%
|
91.73%
|
94.55%
|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
|
94.31%
|
91.68%
|
94.26%
|
表8 2018-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创业指导服务
|
2018届
|
2019届
|
2020届
|
创新创业大赛
|
96.97%
|
94.39%
|
95.73%
|
创业课程和讲座
|
96.11%
|
94.27%
|
95.68%
|
创业模拟与实训
|
96.52%
|
94.00%
|
95.67%
|
创业指导服务
(如信息咨询、管理运营等)
|
96.08%
|
93.66%
|
95.26%
|
创业场地支持
|
71.43%
|
77.87%
|
80.50%
|
创业资金筹措支持
|
78.02%
|
74.65%
|
77.70%
|
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近三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4.00%以上,2020届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9.07%,其中2019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00%。
图6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
博发娱乐注册2020届毕业生共425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88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1.31%;专科毕业生37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69%。
图1- 1 2020届毕业生总体规模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学院结构
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其中智能制造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16.53%、10.54%。
表1- 1 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
|
学院
|
人数
|
比例
|
1
|
智能制造学院
|
643
|
16.53%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10
|
10.54%
|
3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378
|
9.72%
|
4
|
人文社科学院
|
366
|
9.41%
|
5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328
|
8.43%
|
6
|
钒钛学院
|
322
|
8.28%
|
7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308
|
7.92%
|
8
|
艺术学院
|
287
|
7.38%
|
9
|
外国语学院
|
277
|
7.12%
|
10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240
|
6.17%
|
11
|
基础医学院
|
207
|
5.32%
|
12
|
康养学院
|
123
|
3.16%
|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7个学院,其中康养学院、艺术学院专科毕业生人数最多,占比分别为35.68%、21.62%。
表1- 2 2020届专科毕业生的学院分布
序号
|
学院
|
人数
|
比例
|
1
|
康养学院
|
132
|
35.68%
|
2
|
艺术学院
|
80
|
21.62%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2
|
11.35%
|
4
|
人文社科学院
|
34
|
9.19%
|
5
|
基础医学院
|
32
|
8.65%
|
6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30
|
8.11%
|
7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20
|
5.41%
|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三)性别结构
学校2020届毕业生中,男生2070人,女生2189人,女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0.95:1。
表1- 3 2020届毕业生性别结构
学历
|
男生
|
女生
|
男女性别比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专科毕业生
|
103
|
27.84%
|
267
|
72.16%
|
0.39
|
本科毕业生
|
1967
|
50.58%
|
1922
|
49.42%
|
1.02
|
总体
|
2070
|
48.60%
|
2189
|
51.40%
|
0.95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生源结构
学校2020届毕业生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四川省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93.50%;省外生源主要来自重庆市(0.87%)、山西省(0.70%)等省份(直辖市/自治区)。
表1- 4 2020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
生源地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四川省
|
3613
|
92.90%
|
369
|
99.73%
|
3982
|
93.50%
|
重庆市
|
37
|
0.95%
|
-
|
-
|
37
|
0.87%
|
山西省
|
30
|
0.77%
|
-
|
-
|
30
|
0.70%
|
云南省
|
19
|
0.49%
|
1
|
0.27%
|
20
|
0.47%
|
湖南省
|
20
|
0.51%
|
-
|
-
|
20
|
0.47%
|
陕西省
|
16
|
0.41%
|
-
|
-
|
16
|
0.38%
|
河南省
|
13
|
0.33%
|
-
|
-
|
13
|
0.31%
|
甘肃省
|
13
|
0.33%
|
-
|
-
|
13
|
0.31%
|
广东省
|
11
|
0.28%
|
-
|
-
|
11
|
0.26%
|
山东省
|
10
|
0.26%
|
-
|
-
|
10
|
0.23%
|
河北省
|
9
|
0.23%
|
-
|
-
|
9
|
0.21%
|
西藏自治区
|
9
|
0.23%
|
-
|
-
|
9
|
0.21%
|
内蒙古自治区
|
9
|
0.23%
|
-
|
-
|
9
|
0.21%
|
安徽省
|
9
|
0.23%
|
-
|
-
|
9
|
0.21%
|
海南省
|
8
|
0.21%
|
-
|
-
|
8
|
0.19%
|
贵州省
|
8
|
0.21%
|
-
|
-
|
8
|
0.19%
|
江西省
|
8
|
0.21%
|
-
|
-
|
8
|
0.1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7
|
0.18%
|
-
|
-
|
7
|
0.16%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6
|
0.15%
|
-
|
-
|
6
|
0.14%
|
湖北省
|
6
|
0.15%
|
-
|
-
|
6
|
0.14%
|
吉林省
|
6
|
0.15%
|
-
|
-
|
6
|
0.14%
|
福建省
|
5
|
0.13%
|
-
|
-
|
5
|
0.12%
|
黑龙江省
|
5
|
0.13%
|
-
|
-
|
5
|
0.12%
|
辽宁省
|
4
|
0.10%
|
-
|
-
|
4
|
0.09%
|
青海省
|
4
|
0.10%
|
-
|
-
|
4
|
0.09%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
|
0.08%
|
-
|
-
|
3
|
0.07%
|
浙江省
|
1
|
0.03%
|
-
|
-
|
1
|
0.02%
|
总计
|
3889
|
100.00%
|
370
|
100.00%
|
4259
|
100.00%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学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0.04%,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9.64%,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4.32%。
图1- 2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注:已就业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基层项目、升学、出国(境)、自主创业及应征义务兵;就业率=(已就业人数/毕业生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2020届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57.48%),“升学”(16.11%)和“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0.80%)次之;分学历层次来看,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60.56%),“升学”(13.14%)次之;专科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升学”(47.30%),“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5.14%)次之。
表1- 5 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
本科毕业生
|
专科毕业生
|
总体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2355
|
60.56%
|
93
|
25.14%
|
2448
|
57.48%
|
升学
|
511
|
13.14%
|
175
|
47.30%
|
686
|
16.11%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389
|
10.00%
|
71
|
19.19%
|
460
|
10.80%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205
|
5.27%
|
9
|
2.43%
|
214
|
5.02%
|
应征义务兵
|
13
|
0.33%
|
-
|
-
|
13
|
0.31%
|
自主创业
|
5
|
0.13%
|
1
|
0.27%
|
6
|
0.14%
|
地方基层项目
|
4
|
0.10%
|
-
|
-
|
4
|
0.09%
|
国家基层项目
|
3
|
0.08%
|
-
|
-
|
3
|
0.07%
|
出国、出境
|
1
|
0.03%
|
-
|
-
|
1
|
0.02%
|
待就业
|
339
|
8.72%
|
18
|
4.86%
|
357
|
8.38%
|
不就业拟升学
|
39
|
1.00%
|
1
|
0.27%
|
40
|
0.94%
|
其他暂不就业
|
25
|
0.64%
|
2
|
0.54%
|
27
|
0.63%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二)各学院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12个学院,其中人文社科学院(98.09%)、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97.50%)和经济与管理学院(95.85%)等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图1- 3 2020届各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专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7个学院,其中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100.00%)、人文社科学院(100.00%)、艺术学院(97.50%)等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图1- 4 2020届各学院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三)各专业的就业率
本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分布在52个专业,其中物流管理(100.00%)、国际经济与贸易(100.00%)、秘书学(100.00%)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表1- 6 2020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分布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物流管理
|
42
|
42
|
100.0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9
|
39
|
100.00%
|
秘书学
|
31
|
31
|
100.00%
|
冶金工程
|
30
|
30
|
100.00%
|
金属材料工程
|
27
|
27
|
100.00%
|
汉语言文学
|
91
|
90
|
98.90%
|
汽车服务工程
|
61
|
60
|
98.36%
|
翻译
|
61
|
60
|
98.36%
|
法学
|
109
|
107
|
98.17%
|
建筑学
|
49
|
48
|
97.96%
|
工商管理
|
48
|
47
|
97.92%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45
|
44
|
97.78%
|
行政管理
|
40
|
39
|
97.50%
|
车辆工程
|
134
|
130
|
97.01%
|
旅游管理
|
95
|
92
|
96.84%
|
会计学
|
160
|
154
|
96.25%
|
矿物加工工程
|
22
|
21
|
95.45%
|
测绘工程
|
34
|
32
|
94.12%
|
应用化学
|
47
|
44
|
93.6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78
|
73
|
93.59%
|
英语
|
140
|
131
|
93.5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92
|
86
|
93.48%
|
产品设计
|
72
|
67
|
93.06%
|
财务管理
|
82
|
76
|
92.68%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38
|
35
|
92.11%
|
商务英语
|
76
|
70
|
92.11%
|
工业工程
|
34
|
31
|
91.18%
|
网络工程
|
77
|
70
|
90.91%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63
|
57
|
90.48%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31
|
28
|
90.32%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1
|
28
|
90.32%
|
土木工程
|
162
|
146
|
90.12%
|
采矿工程
|
30
|
27
|
90.00%
|
市场营销
|
39
|
35
|
89.74%
|
工程管理
|
88
|
78
|
88.64%
|
护理学
|
123
|
109
|
88.6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86
|
76
|
88.37%
|
环境设计
|
86
|
75
|
87.21%
|
城乡规划
|
45
|
39
|
86.67%
|
自动化
|
73
|
63
|
86.30%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2
|
36
|
85.71%
|
环境工程
|
88
|
75
|
85.23%
|
软件工程
|
123
|
104
|
84.5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97
|
165
|
83.76%
|
工业设计
|
49
|
41
|
83.67%
|
视觉传达设计
|
91
|
76
|
83.52%
|
生物工程
|
42
|
35
|
83.33%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1
|
34
|
82.9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66
|
134
|
80.72%
|
园艺
|
39
|
31
|
79.49%
|
电子信息工程
|
93
|
70
|
75.27%
|
临床医学
|
207
|
148
|
71.50%
|
总计
|
3889
|
3486
|
89.64%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专科毕业生:学校2020届专科毕业生分布在10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100.00%)、雕刻艺术设计(100.00%)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100.00%)等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表1- 7 2020届专科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分布
专业
|
毕业生人数
|
已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学前教育
|
34
|
34
|
100.00%
|
雕刻艺术设计
|
33
|
33
|
100.00%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20
|
20
|
100.00%
|
助产
|
27
|
26
|
96.30%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47
|
45
|
95.74%
|
护理
|
77
|
72
|
93.51%
|
眼视光技术
|
32
|
29
|
90.62%
|
会计
|
42
|
38
|
90.48%
|
建筑工程技术
|
30
|
27
|
90.00%
|
康复治疗技术
|
28
|
25
|
89.29%
|
总计
|
370
|
349
|
94.32%
|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与监测系统。
(四)未就业分析
2020届未就业的毕业生共42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03人,专科毕业生21人),对未就业毕业生进一步调研显示:本科毕业生目前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43.06%)、“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23.61%)和“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13.19%);专科毕业生主要在“准备升学考试”(44.44%)。
图1- 5 未就业毕业生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就业流向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